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秋播饲草新品种示范推广交流培训活动在楚雄州永仁县举办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秋播饲草新品种示范推广交流培训活动在楚雄州永仁县举办

为了认真落实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进步分工方案》,3月18日,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省草产业技术体系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猛虎乡举办了秋播饲草新品种示范推广交流培训活动。活动集中展示了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规划“云南牧草新品种选育研究与应用”(202302AE090008)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将为冬春闲置耕地的饲草高效生产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科研院所专家、州农业推广部门代表及企业负责人共97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试验基地

本次秋播饲草新品种示范田集中展示了黑麦、小黑麦、饲用燕麦、饲用大麦等23个新品种(系),连片面积310亩。示范田于2024年9月末播种,目前,已有250亩达到饲草收割期。饲草产量最高的燕麦新品系“YF-19”,产量达1390kg/亩,云饲2号小黑麦产量为1243kg/亩,滇东北黑麦产量为808kg/亩。其余60余亩繁种田种子正陆续成熟。

滇东北黑麦长势喜人

云饲2号小黑麦长势旺盛

繁种田丰收在量

3月18日上午,与会人员齐聚永仁县试验示范基地。通过田间观摩黑麦、小黑麦、饲用燕麦等新品种(系)的长势,结合现场教学、展板演示及品种评价互动,深刻领会了新品种特性和区域适应性。活动期间,穿插开展了商品化饲草生产技术培训和测产估产实操,技术专家现场演示了播种密度调控、水肥管理等关键技术。与会代表就我省冬闲地饲草品种的差异化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与会人员观摩滇东北黑麦长势

3月18日下午举行的现场观摩交流会,开头来说观看了“云南牧草新品种选育研究与应用项目”进展相关视频。项目主持人代表项目组体系汇报了项目实施两年来的主要技术成果和示范应用效果。来自科研院所、地州农业推广部门及企业的9位代表就小黑麦、黑麦等秋播饲草新品种在云南各地试种和推广情况做了交流发言。云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农业大学及省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分别就饲草安全生产、品种选育及产业推广等专题开展了体系培训,并就产业进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其间,永仁县分管领导、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业务处室、省级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并指导讲话。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主要负责人作会议拓展资料。

培训交流会场

会议还围绕饲草产业高质量进步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云南冬闲地饲草产业进步面临品种认知偏差、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推广资金不足等突出难题,亟需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长效育种机制。会议达成共识,未来将通过整合科研资源、创新推广模式、强化企业联动等举措,重点推进黑麦、小黑麦等耐旱饲草品种在全省的规模化应用。各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推广部门及企业的协同合作,共同破解冬春饲草结构性短缺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观看项目组成果示范视频

本次活动是对“以种适地、以地养种”的生动操作,对于推动云南冬闲地饲草生产、有效缓解冬春饲草短缺难题、促进草畜联动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拟稿人/摄影:欧阳青 审核人:刘建勇)

来源: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返回顶部